
1960年,中国把白糖正式列为战略物资,和棉花、粮食、石油并列。当时中央下发文件,要求在战时这些关键物资能够保证全国至少三个月的消耗供应。把白糖列为战略物资,既有历史渊源股票配资门户导航,也有现实用途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和加工白糖的国家之一。早在宋代,人们就已经能吃到白糖;在欧洲还能吃到甜味,往往还要靠采集蜂蜜来满足。明代科技著作《天工开物》里详细记载了红糖、麦芽糖和白糖的制作方法——当时先把红糖溶解、净化,再经过过滤和结晶,才能得到白糖。那时的制糖工艺原始、产量低,所以白糖十分珍贵,普通人难以常食。
白糖比红糖更纯净,也更耐储存。在干燥和密封条件下,纯度较高的白糖理论上不易变质,保质期很长,这一点类似于食盐。耐储存是把白糖列为战略物资的一个重要原因:它可以长期囤积,应对紧急消耗。
展开剩余72%在能量密度上,白糖也很突出。每100克白糖热量约为400千卡,接近某些肉类或主食的多倍。作战时士兵体能消耗大,白糖作为快速补充能量的轻便口粮非常实用;相比淀粉类和肉类,糖类(如葡萄糖、果糖)更容易被消化吸收,白糖在补能速度上有优势。二战时期,美军的野战口粮中就包含糖类制品,因为糖体积小、重量轻、能量高,且在紧张环境下甜味还能让人情绪稍缓。日本在二战“南进”战略中,也非常重视东南亚的甘蔗产区:日本本土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甘蔗,夺取东南亚的甘蔗资源,是其重要目标之一。德国同样由于缺乏适合种植甘蔗的殖民地,转而发展甜菜制糖技术,甜菜后来成为全球另一大制糖作物。
在中国,除了传统的两广甘蔗产区,东北的甜菜也能出糖,且出糖率并不逊色。不同原料产出的糖在物理形态和用途上有差异:甜菜糖常呈细腻的绵白糖,适合食用;甘蔗糖则能形成较大的晶体,比如冰糖,适用场景更广。
白糖用途多样,这也是其战略价值所在。它可以发酵制取乙醇——乙醇既可作为燃料,也可用于消毒(例如75%乙醇);适当稀释后,乙醇还是酒精饮品,这在某些军队里也曾被视为“精神口粮”。在医疗救护方面,高浓度的糖溶液在历史上被用作伤口短期处理,利用高渗压抑制细菌生长,类似于盐水的原理,但这只是应急处理,现代医疗有更规范的消毒方法。
需要指出的是,白糖还有被用于制造某些简易推进剂或爆炸物的历史案例——例如在一些冲突地区,有人利用这些材料组合来制作简易火箭或土制弹药,这给地区安全和反导防御带来了挑战。正因为存在这些潜在的军事和安全用途,国家对白糖的生产、价格和流通一直有较严格的管理,以确保国内供应稳定、不受外部冲击,并防范其被用于不当用途。
综上所述,白糖被列为战略物资并非仅仅因为它是食品,其耐储存、高能量、在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价值,以及可被用于工业和某些军事用途,使得在国家粮油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。这也是中国长期对白糖生产、供应和价格实施管控的原因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98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